| 
          
          学科专业:企业管理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主讲课程:战略管理、管理学、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、国际企业管理等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研究方向:战略管理、企业理论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企业能力与绩效评价、供应链管理、企业社会责任、环境战略与绿色创新、营销伦理等方面,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近年发表的部分研究论文: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]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-绿色智力资本与吸收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,《财经论丛》,2016年第7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]产品伤害危机后企业社会责任的选择:商业型还是慈善型,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》,2016年第3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]中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区域差异性研究-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,《东北师大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6年第3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4]利益相关者压力、企业环境伦理与前瞻型环境战略,《管理科学》,2016年第3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5]经济新常态下绿色智力资本怎样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,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》,2016年第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6]国外社会责任投资的中国借鉴-一个批判性学习视角,《华东经济管理》,2016年第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7]异质性企业社会责任的“前门”机制和“后门”机制-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,《中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6年第1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8]企业社会责任可见性和透明度对竞争优势的影响-基于企业声誉的中介作用及善因匹配的调节效应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15年第10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9]管理层权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:验证过度投资假说与冲突解决假说的适用性,数量经济研究,2016年9月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0]前瞻型环境战略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研究,《管理学报》,2015年第7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1]企业环境伦理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,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3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2]利益相关者需求有助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战略吗?-一项三维交互研究,《财经论丛》,2015年第4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3]营销伦理决策测量研究述评与展望,《华东经济管理》,2015年第3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4]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研究—一个调节中介效应模型,《苏州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5]责任和伦理是解锁中国转型经济下企业社会绩效的绿色键吗?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6]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声誉影响的实证研究-利益相关者压力和道德滑坡的调节效应,《万象城体育awcsport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5年第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7]伦理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:利益相关者压力和权力距离的影响效应,《南京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5年第1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8]异质性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协同效应吗?—一个三维交互模型,《商业研究》,2014年第1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9]绿色创新中介作用下的企业环境责任、企业环境伦理对竞争优势的影响,《管理学报》,2014年第8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[20]外部压力能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吗—基于中国转型经济背景的实证研究,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4年第6期。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1]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动力机制研究,《审计与经济研究》,2014年第6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2]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能否提升外群体品牌态度?—基于消费者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研究,《经济管理》,2014年第4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3]网络媒体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,《万象城体育awcsport社会科学学报》,2014年第1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4]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it on Consumer Brand Attitude: A Research o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onsumer Attribution,《 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》, 2013, 4(4)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[25]产品伤害危机响应策略对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—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的调节作用,《学习与探索》,2013年第11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6]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研究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3年第9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7]产品伤害危机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,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3年第4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8]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对消费者品牌的影响研究
          —
          基于消费者价值观的调节作用,《经济与管理研究》,
          2013
          年第
          7
          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9]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何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更重要—影响消费者归因的边界条件研究,《南开管理评论》,2013年第3期。
          获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3年“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年度考核”代表作之一;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“市场营销(理论版)”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0]绿色新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—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阐释,《管理现代化》,2011年第6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1]与强势零售商合作的生存之道,《西部论丛》,2010年第10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2]企业社会责任义利观的阐释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0第2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3]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共生性,《管理现代化》,2009年第5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4]危机反应策略对企业声誉影响机制的研究,《管理现代化》,2009年第1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5]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—基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经验数据,《经济管理》,2009年第1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6]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,《生产力研究》,2008年第6期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[37]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,《商业研究》,2006年第12期。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[38]吉林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,《经济纵横》,2006年第11期。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39]企业社会责任的矢量研究,《管理现代化》,2006年第8期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40]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,《现代日本经济》,2006年第1期;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企业管理研究》2006年3期全文转载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新思路》2006年6期全文转载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41]日本公用企业政府规制的借鉴,《东北亚论坛》,2005年第7期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42]解析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性,《经济纵横》,2005年第4期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[43]透视公用企业的政府规制,《中国软科学》,2004年第12期。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出版的部分学术著作和教材: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]田虹著:《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》,经济管理出版社,2006年8月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]田虹著:《企业社会责任效应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1年4月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]田虹,杨絮飞主编:《战略管理》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1年8月。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4]田虹主编:《企业社会责任教程》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2年6月。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5]田虹,杨絮飞主编:《管理学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,2012年9月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近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部分项目: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: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1]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《媒体类网络公司社会责任研究》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2]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《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伤害危机修复策略研究》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3]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,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、行为与企业绩效研究”》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[4]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《吉林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》。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[5]企业委托项目,《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研究》等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主持的部分教学项目: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[1]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,《大学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》。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[2]万象城体育awcsport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,《研究型大学中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—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”》。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[3]万象城体育awcsport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,《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》。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[4]万象城体育awcsport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,《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核心课程建设研究》。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5]万象城体育awcsport本科“十三五”规划教材编写项目,《企业伦理学》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学术奖励情况: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1]《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何时对消费者品牌态度更重要—影响消费者归因的边界条件研究》(论文)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,2014年6月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[2]《企业社会责任效应》(专著)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,2012年12月。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[3]《吉林省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研究》(项目)获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二等奖,2011年4月。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[4]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—基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经验数据》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2010年12月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  
           |